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在深圳举行的第二十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专精特新及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技术与高端医疗器械、节能环保和绿色低碳、国际环境水务、新能源产业、低空经济与空天等22个专业展汇聚,展示世界高新技术发展趋势。图为人形机器人在高交会上与参观者互动。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是大势所趋,也是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必须依靠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实现动力变革和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逐步实现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而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实现动力变革和动能转换的关键所在,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源泉。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新动能新优势的关键核心
新动能主要指以质量效益为导向、以创新主体为支撑、以可持续制度为引领、注重新兴高端产业发展、强化优质要素高效配置的多方向发展动能,重点强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注重科技进步、高素质人力资本驱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等高质量发展的多维度要求。新动能本身具有技术更迭快、业态多元化、产业融合化、组织网络化、发展个性化、要素成果分享化等新特征,是应对新技术革命、抢占科学技术革命制高点、把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革命性变革先机的关键所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重大科技项目有序实施,关键核心技术不断攻关,一大批创新性科技成果竞相涌现,一些前沿领域开始进入并跑甚至领跑阶段,科技创新实现从点的集中突破到整体水平的提升。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第11位;我国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6个,连续两年位居世界第一。截至2024年10月底,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66万件,知识产权大国地位牢固确立。但同时,我们虽然是专利大国但不是专利强国,科技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有待加强,专利密集型产业没有形成一定规模,发展新动能需要进一步开发释放。
培育新动能的核心在于科技创新,包括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和应用,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可以推动产业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同时,制度创新也是培育新动能的重要方面。通过改革现有的制度、政策和管理方式,可以激发市场活力,促进资源的高效配置。另外,培育新动能不再依赖于单一的产业或技术,而是注重多个领域的发展,如互联网、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还要注重生产智能化,通过运用新兴科技,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精细化,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培育新动能需要采取绿色生产方式,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注重资源的节约利用,在生产和消费的过程中避免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
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新动能的主要战场
随着科技创新和信息化水平的加速,特别是在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领域,科技创新为传统产业赋能,促进高科技产业集群崛起,为发展注入强大新动能。
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的迅猛发展,正成为驱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以制造业为例,通过深度融入智能化装配模式,实现了从“人工操作”到“机器智造”的跨越性转变,特别是批量化“机器人造机器人”的创新实践,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流程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进而在保障产品质量的同时,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比如,作为已经开发建设60余年的老油田,大庆油田用数赋智、以智提效,即将实现油气生产单位数字化建设基本覆盖,一批油田数字化转型示范单位正在放大数智赋能的倍增效应。这一系列的智能化升级举措,不仅有效助力企业降低了运营成本、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更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为塑造未来经济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技创新作为时代浪潮中的领航灯塔,正深刻引领着产业创新的步伐,促进科技与产业间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要在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方面下更大功夫”,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新质生产力,以其创新为核心要义,通过积极引入前沿科技,加速技术与产业的交叉渗透与融合共生,切实将科技创新的潜能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生产力,进而孕育出一系列新的经济增长极。得益于新质生产力对科技创新的强劲驱动,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高技术产业投资呈现出蓬勃增长的态势,不仅彰显了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坚定决心与显著成效,更深刻反映出我国经济结构正稳步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益的方向优化升级。新质生产力,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引领着我国发展动能的深刻转换,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与不竭动力。
聚焦双碳目标,扩大绿色产业规模,着力提升绿色生产力水平。全国各地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推进绿色制造,力求在绿色转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比如,作为发电设备制造业的“摇篮”,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构建起“绿色、低碳、高端、数字”四位一体的科技创新体系,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开辟新型储能、光热发电、海洋工程等前沿领域的新赛道,展现出强大的创新活力与发展动能,其旗下3家单位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和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名单,为行业树立了绿色转型的标杆。从全国各地的实践探索来看,产业地标已悄然发生深刻变革,昔日的“铜墙铁壁”正逐步被“芯屏汽合”“大智移云”等现代化绿色产业所取代,不仅代表着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最新成果,更已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显著新优势与强劲新动能。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塑造发展新动能的主攻方向
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科技发展机遇的重大战略。从人工智能的深度探索到大数据的广泛挖掘,再到云计算的蓬勃兴起与生物技术的不断突破,一系列前沿技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深刻颠覆了传统产业的格局与发展模式,促进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人工智能领域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一系列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比如,上海市智能机器人快速发展壮大,对市场各重点领域产业起到明显的带动作用。目前,上海累计建成国家级标杆性智能工厂3家、示范工厂19家、优秀场景111个,这些工厂的应用场景涵盖了汽车、电子、机械等多个领域,推动了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下一步,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前沿技术领域,必须深化探索研究,精准把握其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向。要立足长远,加强前瞻性战略部署,实施梯度性精心培育,不断壮大产业主体力量,夯实发展根基。同时,强化合作共赢理念,促进各方携手并进,共同推动科学技术的产业创新与深化应用,着力培育发展新动能。
未来产业作为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先锋队,是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最为活跃的力量,更是我们牢牢把控未来发展主动权的关键所在。2024年1月,国家七部门协同发力,联合颁布《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重点推进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六大方向产业的发展,至2025年,我国未来产业将在技术创新、产业培育、安全治理等诸多方面实现全面发展,部分领域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业规模亦将稳步攀升,这为发展培育未来产业绘制了一幅清晰的时间路线图,也明确了发展的任务书,彰显了国家对未来产业发展的战略远见与坚定决心。下一步,要结合各地区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制定针对性的产业政策,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紧密跟踪全球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趋势,确保我国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与全球前沿技术保持同步,不断提升未来产业整体竞争力。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不仅是技术与产业领域的一次深刻变革,更是推动经济结构优化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在传统经济业态稳固发展的基础上,生产性服务业、文化经济、绿色经济、科技经济、数字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的兴起,既为企业提供了更多发展机遇,为劳动力市场带来新的职业需求,也为我国经济发展创造新动能和新的增长点,使我国经济更加具备韧性和适应力,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作者:徐晓明)
原文链接:http://www.gsjw.gov.cn/contents/6371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下一篇:担负文化使命
- 广知院以法治力量为粤...2024-12-19
- 速看!不用到场,这些...2024-12-19
- 全省“十五五”生态环...2024-12-19
- 佛山“四点发力”有效...2024-12-19
- 广东登记上牌“电鸡”...2024-12-19
- 深圳南山法院发布一起...2024-12-19
- 刷单还返利?诈骗“高...2024-12-19
- 侵害注册商标专用权,...2024-12-19
- 涉案金额上亿元!这条...2024-12-19
- 席小鸿调研合作市法院...2021-04-30
-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2020-07-01
- 跨省游解禁,快快收拾...2020-07-20
- 习近平寄语广大少年儿...2020-06-01
- 且兰之难——古镇热潮...2020-07-20
- 创意加持,400多年...2020-07-20
- 暑期迎来跨省游重启,...2020-07-20
- 舟曲县院组织召开“推...2021-03-30
- 请农民朋友及时查收这...2020-07-14
- 执法内参通知2020-09-24
- 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2020-07-15
- 温县汜水滩村有人偷挖...2021-05-24
- 致中共青岛市委王清宪...2020-11-25
- 公安县人民法院推诿并...2020-06-17
- 致荆门市屈家岭管理区...2020-11-25
- 致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政...2021-06-23
- 农业农村部召开农业农...2020-05-26
- 致滕州市人民政府马宏...20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