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视野】以大历史观读通党的百年
以大历史观读通党的百年
专访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教授杨凤城
、
近日,河南省襄城县纪委监委党员干部来到党建展示厅,聆听革命历史,追寻光辉足迹,从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魏永涛 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百年奋斗历程所积累的丰富经验、所带来的精神激励,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最直接最真切因而也最宝贵。要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进程,深刻学习领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增强开拓前进的力量
记者:请您从历史的角度回顾一下,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特别重视党史的学习与研究?
杨凤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党的历史从来就不是象牙塔里的学问,不是高头讲章,而是服务于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清醒剂、营养剂,学习和研究的“目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前进”。
历史记录着前人积累的各种知识,凝结着治国理政的思想与智慧。对此,毛泽东指出:“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
从蔡和森、瞿秋白、李立三等撰著党史起,为党正在从事的事业提供历史佐证和历史经验便是主要目的。及至延安整风,学习和研究党史,更成为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清除“左”倾、右倾错误尤其是教条主义错误,牢固确立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路线,统一党内在中国革命重大问题上的认识进而增强党内团结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初期在党内掀起研究党史的热潮,同样源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
站在建党百年节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历史中得到启迪、得到定力,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服务于“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服务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服务于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历史越长越能发现一些规律,越能深刻地总结经受了长时段检验的历史经验,也更能理解历史走过的弯路及其成因并保持高度清醒。
记者:对于新时代党员干部来说,党史学习教育如何发挥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作用?
杨凤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是坚定信仰信念、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
一是通过党史学习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信心,“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二是通过党史学习弘扬和践行优良传统、获得强大精神动力。前者重政治认同;后者重精神陶冶。前者旨在说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选择,是长期实践探索的成果,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后者旨在说明历史内含着宝贵的精神遗产,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价值追求和道德情操,是激励中国人民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对于党员干部而言,“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就肩负的历史使命,通过学习和研究党史,重温党在挫折中奋起、在浴火中重生的苦难辉煌史,激励党员干部守初心,担使命,不懈奋斗。
党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
记者:如何学深悟透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
杨凤城:学好党史,就要从党的非凡历程中领会马克思主义是如何深刻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深化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认识,特别是要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进程,深刻学习领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记者: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杨凤城: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对自己错误所抱的态度,是衡量这个党是否真正履行对人民群众所负责任的一个最重要最可靠的尺度。但是,决不允许因此歪曲甚至丑化历史和历史人物,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就是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无论就历史研究价值而言,还是就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特殊重要性而言,党史研究都需要注重弘扬伟大成就、优良传统、宝贵经验,以利于人们从历史学习和研究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增强自信。
记者: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党史中是如何体现这一跨越百年的历史飞跃的?
杨凤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28年革命,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之后又经过将近30年努力,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从而使中国人站稳了。通过改革开放,中国解决了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在世纪之交总体上实现小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富起来”道路上树起的一座丰碑。中国人民在进一步走向富裕的同时,强起来的特征愈来愈显著、体现在愈来愈多的方面,中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已经进入世界前列。
“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概括,宏观而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接续奋斗的成就,准确而形象地描绘了百年历史的最重要特征。这一概括和分析的新时代站位十分明显。只有在“强起来”的时代来临之际,我们才能把“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链条接续起来,并发现深刻的历史内涵。这也昭示我们,一定要有时代站位、时代意识,经常思考从新时代高度拓展和深化党史研究。
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视角出发,能够更深刻地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历史结论。新中国成立后,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和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建立,没有社会主义制度发挥高强度集中有限资源的优势是不可能的,“站起来”也就无从谈起。中国人民“站起来”,为迎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奠定了坚实基础。由此,我们就能更深刻地理解和解读“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这一结论。
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
记者: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树立大历史观?
杨凤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分析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总结,均是唯物史观着眼于宏观历史进程、从历史长时段出发得出的结论。学习党史,需要培养大历史观。
所谓大历史观,一是指中国历史的长时段,一是指世界历史的宽视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8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这“四个走出来”不仅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改革开放史与新中国史与中国共产党历史联系在一起,而且上溯到中国近代史乃至中华民族史,从而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源流、民族基因和实践基础,是从中国历史长时段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典型体现。
从中国历史长时段出发,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就要在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的辩证统一中,挖掘其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历史意蕴,就要研究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与社会主义存在的深层历史关联,发现中国历史传统经过怎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嵌入或融合于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追求、实现、创新与发展过程中。
大历史观还体现在人类文明史或世界发展史的视野上。如今,中国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拓展了途径,展示了中国道路。中国是如何做到的?这就需要国际比较的视野,不但要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比较,同发展中国家比较,也要同发达国家比较,比较不同的发展道路及其成效;不但要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种模式到多种模式的历史进程中看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而且还要在世界文明发展史、文明与制度的多样性演进与比较中看新中国历史。只有在比较中,历史才能更清晰地呈现并带给人启发。
记者: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把握哪些原则?
杨凤城:立足新时代,把历史与现实、史实与理论有机结合起来深化党史研究。
无论是中国共产党100年历史、新中国70多年历史,还是五四运动、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在尊重历史本真基础上,打通历史与现实,将史实陈述与理论概括结合起来,让历史叙述和评价充满时代气息,这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时代不同,“问题意识”不同,对历史的关注和解读也就不同,这也是历史常说常新的魅力所在。
学习党史、提升党史人物研究水平要把握几个原则。一是要突出传主的主要贡献、主要事迹,干蔓有序。二是研究党史人物一定要有时代意识,联通现实。三是要注重提炼党史人物的精神品格,以激励后人。四是要善于运用故事说明道理,通过具体事例和典型个案反映宏大问题、通过微观情境展示高尚境界,寓教于事,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记者 张树军 李自强)
原文链接:http://www.ahjjjc.gov.cn/llsy/p/91582.html
- 塞上江南 星星的故乡...2024-11-25
- 植物工厂技术实现水稻...2024-11-25
- 赵乐际对葡萄牙进行正...2024-11-25
- 健全“中华水塔”生态...2024-11-25
- 结伙盗掘2处古墓葬,...2024-11-23
- 一件件实事,为优化法...2024-11-23
- 广州天河:以检察之名...2024-11-23
- 全力攻克“卡脖子”技...2024-11-23
- 古力米日·吐尔逊:乡...2024-11-23
- 陈泽珲父子同日落马,...2020-04-30
- 凿出监狱民警的“大发...2020-02-11
- 认为一把手便能为所欲...2020-04-30
- 贪官周江“二进宫”内...2020-04-30
- 大同市公安局交警支队...2020-08-01
- 五天内哈尔滨3名落马...2020-04-30
- 这份父亲节礼物,送给...2020-02-11
- 康乐县法院宣判一起涉...2021-05-15
- 狱警李健:日复一日默...2020-02-11
- 执法内参通知2020-09-24
- 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2020-07-15
- 温县汜水滩村有人偷挖...2021-05-24
- 致中共青岛市委王清宪...2020-11-25
- 公安县人民法院推诿并...2020-06-17
- 致荆门市屈家岭管理区...2020-11-25
- 致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政...2021-06-23
- 农业农村部召开农业农...2020-05-26
- 致滕州市人民政府马宏...20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