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纪检纪实 >>正文

平安中国建设工作会议召开!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时间:2021-03-11 作者:佚名 来源:河南省人民检察院

  11月10日,平安中国建设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前,习近平总书记对平安中国建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了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推进平安中国建设取得的成绩,深刻指出了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重大意义,深刻揭示了平安中国建设的规律特点,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会议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总结交流平安中国建设工作经验,分析当前形势,研究部署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平安中国建设协调小组组长郭声琨出席会议并讲话。平安中国建设协调小组副组长赵克志、周强、张军、陈一新、陈文清、唐一军、王宁、王仁华出席会议。平安中国建设协调小组成员,办公室主任、副主任,各专项组组长、副组长在主会场参加会议。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平安建设领导(协调)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在各地分会场参加会议。

  

  会议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平安建设,在浙江工作期间就创造性地提出并实施了“平安浙江”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又提出了建设平安中国的战略目标,对平安中国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阐明了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

  

  ——深刻指明了平安中国建设的战略定位,强调要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把平安中国建设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中来谋划,紧紧围绕“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来推进。

  

  ——深刻指明了平安中国建设的总体目标,强调要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筑牢国家安全屏障,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深刻指明了平安中国建设的根本保证,强调要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平安中国建设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深刻指明了平安中国建设的价值追求,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群众对平安中国建设的要求作为努力方向,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推进平安中国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深刻指明了平安中国建设的重点任务,强调把维护政治安全放在首位,健全风险防控机制,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制,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

  

  ——深刻指明了平安中国建设的工作机制,强调要创新完善平安建设工作协调机制,形成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良好局面。

  

  ——深刻指明了平安中国建设的科学方法,强调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专项治理和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结合起来,正确处理维权和维稳、秩序和活力等关系,全面提升平安中国建设科学化、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

  

  ——深刻指明了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载体,强调把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作为重要抓手,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注重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让城市运转更聪明、更智慧。

  

  ——深刻指明了平安中国建设的工作重心,强调要把重心落到城乡社区,加强基层组织、基础工作、基本能力建设,构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深刻指明了平安中国建设的责任要求,强调各地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落实好平安建设领导责任制,履行好维护一方稳定、守护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

  

  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平安中国建设协调小组成立以来,各地各有关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探索实践,各地普遍建立平安建设领导(协调)小组和各专项组,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力量,推动各项工作有效深入开展,平安建设的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加强风险评估、源头化解、应急处置等工作,强化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各项措施,有效防范化解了一系列重大矛盾风险,风险防控的整体水平稳步提升。巩固了社会大局持续稳定的局面;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今年1至9月,全国刑事立案下降4.5%,八类主要刑事犯罪案件下降11.6%。2019年人民群众对平安建设的满意度达到97.38 %,人民群众的平安质感不断增强。

  

  会议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发表了重要讲话,为我们做好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作出重要部署,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统筹“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全会提出的目标任务上来,勇于担当,守正创新,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贡献。

  

  这次平安中国建设工作会议对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作出哪些重大部署?长安君旁听了会议,带来详细介绍。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重大意义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同步交织、相互激荡、相互作用,是当今最鲜明的时代特征。要从更好统筹“两个大局”的战略高度,主动适应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复杂变化,切实增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

  

  ——助推“中国之治”谱写新篇章的战略之举。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特别是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我国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中国之治”优势更加凸显。

  

  ——顺应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的长远之策。只有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更宽领域、以更高标准推进平安中国建设,才能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的制胜之道。只有正确认识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准确把握机遇和挑战正在发生的新的发展变化,构建从源头、传导、转化各环节进行防控的完整链条,才能从整体上提升风险防范化解能力水平,打好化危为机的战略主动仗。

  

  ——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目标的题中之义。只有立足新发展阶段,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更好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才能不断提升平安中国建设的层次质效,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宏伟目标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总体要求

  

  对标“十四五”规划的宏伟蓝图,对标人民群众对平安的新期待,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目标,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以共建共治共享为导向,以防范化解影响安全稳定的突出风险为重点,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平安创建活动为抓手,不断推进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法手段创新,全面提升平安中国建设科学化、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确保政治更安全、社会更安定、人民更安宁、网络更安靖,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具有丰富的内涵:

  

  ——领域更宽广,把平安中国建设融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实现经济安全、政治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全方位之治。

  

  ——体制更完善,党的领导优势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不断深化拓展,全社会参与平安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显著增强。

  

  ——成效更明显,既能更快更好解决突出问题,又能更有力更有效地从源头上进行预防,确保政治更安全、社会更安定、人民更安宁、网络更安靖。

  

  ——人民更满意,人民群众对平安建设的关切和感受得到有效回应,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关键要把握好六项原则: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二是坚持人民至上。三是坚持安全发展。四是坚持统筹推进。五是坚持主动创安。六是坚持科学治理。

  

  

  聚焦聚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重点任务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最终落脚点在于更有效地应对重大风险、解决突出问题,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深入推进体系能力建设,确保政治更安全。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紧紧抓住影响国家政治安全的风险点,深入推进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工作体系和能力建设,打好维护国家政治安全主动仗。

  

  ——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确保社会更安定。紧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风险,加强源头治理力度,有效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一要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健全执法、司法、法律服务衔接配套的综合服务保障体系。完善政法机关与金融机构、行业监管部门协同配合机制,严防经济金融风险向社会领域传导。加大惩治洗钱犯罪力度,有效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二要防范化解社会矛盾风险。深入开展矛盾风险动态排查、防范化解,加强风险评估研判,努力把各类不稳定因素解决在萌芽、化解在基层。三要防范化解个人极端风险。建立健全经常性社会心理服务疏导和预警干预机制,努力把各类社会不良心态和苗头隐患疏导在早、化解在小,防止引发个人极端案事件。

  

  ——提升维护公共安全效能,确保人民更安宁。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安业、安居、安康、安心的良好环境。一要提高对影响群众安全突出问题的精准打击力。聚焦“六清”行动目标,打好专项斗争决胜战;谋划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六建”工作,推动扫黑除恶常治长效。完善对重点地区、突出问题的常态打击整治机制,深入打击整治涉枪涉爆、电信网络诈骗、侵犯公民个人信息、侵害未成年人和“盗抢骗”“黄赌毒”“食药环”等违法犯罪,维护社会良好秩序。二要提高对动态环境下社会治安的主动防控力。坚持立体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方向,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总结疫情防控中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经验,坚定不移走专群结合之路。三要提高对安全生产风险隐患的综合治理力。加快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体系、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防控体系,强化消防、交通等安全隐患常态化治理,加强对寄递物流、危爆物品等行业监管,防范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

  

  ——推进网络社会综合治理,确保网络更安靖。不断健全网络社会综合防控体系,努力营造清朗网络空间。一要有效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依法打击整治网络贩枪、网络黄赌毒、网络传销、网络套路贷等新型网络犯罪,坚决遏制网络违法犯罪多发高发势头,有力铲除网络安全领域黑色产业链。二要有效维护网络信息数据安全。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和防护措施,完善数据安全风险报告、研判处置机制,提升信息安全保障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加大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重要数据的保护力度,依法严厉打击相关违法犯罪活动。完善对新技术新应用的安全监管体系。

  

  

  创新完善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工作机制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最根本的是要发挥党的领导优势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不断创新完善工作机制,有效统筹资源力量,提升共治共建共享水平,真正把政治优势转化为平安中国建设的强大效能。

  

  ——创新纵横联动机制。加强地方、部门联动融合,构建纵横交织的网状治理结构,是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必然要求。一要构建条块结合新格局。厘清上级职能部门与乡镇(街道)之间权责、属地管理与部门职责之间边界,推动力量在基层整合、问题在基层解决。积极探索扁平化治理模式,提高快速响应、精准落地能力。二要构建部门协同新体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建立健全职能部门平安建设权责清单,严格落实部门对分管行业领域安全风险防控监管职责。健全部门间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工作联动机制,实现资源整合、力量融合、功能聚合、手段综合,形成联动融合、集约高效的工作体系。三要构建区域协作新模式。完善责任共担、合作共赢的区域安全协作新机制,努力实现重大安保任务联手、重大突发事件联处、突出矛盾风险联治。

  

  ——创新政社互动机制。在党的领导下实现政府和社会优势互补、良性互动,是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重要途径。一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体系优化协同高效,加强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加强对社会主体和市场主体的引导、支持和监管。二要发挥社会协同作用。创新党建带群建制度机制,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在平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健全政府购买服务机制,把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加大对公益性、服务性、互助性组织的支持,提升其专业化服务、规范化管理和社会化运作的水平。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健全志愿者权益保障与救济机制,完善志愿服务激励机制。三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和市场主体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参加服务社会、防控风险、化解纠纷等工作,助力解决平安建设难题。

  

  ——创新专群齐动机制。创新专群结合、组织发动群众的思路和方式,充分发挥群防群治威力。一要拓展人民群众参与新渠道。完善群众参与平安建设的组织形式和制度化渠道,创新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机制,搭建互动多样的群众参与网络平台,让人民群众在“微治理”中增强认同感、获得感。二要拓展人民群众协商新载体。统筹兼顾不同阶层群体的多样性、差异化诉求,改进政府听证决策机制,丰富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制度化实践。三要拓展人民群众共享新机制。聚焦人民群众需要的增长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差异化、个性化需要,让平安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四要拓展人民群众评价新体系。坚持以人民满意为根本标尺,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完善对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的测评方式。

  

  积极探索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方法手段

  

  

  

  既要坚持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又要探索实践所需的新手段,综合运用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专项治理等科学方法和有效手段,提高解决突出问题的实效性。

  

  ——加强全周期动态治理。把平安建设各环节作为完整链条,加强系统治理、全程治理,构建起环环相扣、系统有序、运转高效的有机治理闭环。一要强化源头防控。准确把握矛盾风险产生规律,强化对各类风险隐患的源头发现、早期控制,不断提升对各类风险预警防范化解的能力。二要强化过程把控。完善事前事中事后全程治理机制,加强对矛盾风险产生、传导、叠加、转化等各个环节的动态把控,实现从源头到末梢的全程治理。三要强化应急管控。健全完善应急处置机制,把握矛盾风险刚发生时的“黄金”处置窗口,采取有力有效措施,推动问题在第一时间解决、事态在第一环节控制。

  

  ——加强全方位依法治理。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平安中国建设。一要以法治思维谋划平安中国建设。加强平安建设领域立法工作和制度建设,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法律制度体系。二要以法治方式解决矛盾问题。善于用法律上的事实辨别是非,用权利义务思维分清对错,推动矛盾问题在法治轨道内彻底解决。既解决好人民群众合理合法利益诉求,又依法打击处理违法犯罪人员。以贯彻实施民法典为契机,更多地引导人民群众依法保护自身权益。加大对生产安全、生态环境、食品药品等领域执法力度,用法治提升人民群众平安质感。三要以法治力量引领社会风尚。把法治宣传教育作为平安中国建设的战略性、基础性工程来抓,严格落实普法责任制,完善以案释法制度,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推动法治和德治相互贯通、协同发力。

  

  ——加强全要素智慧治理。推动现代科技与平安建设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平安中国建设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一要提升智慧决策水平。搭建大整合、高共享、深应用的智能化平台,提升预测社会需求、预判社会发展、预警社会风险的准确性、及时性,实现平安建设由“经验决策”向“大数据决策”转变。二要提升智慧管理水平。构建贯通“城市大脑”和“基层细胞”的智能化管理体系,推动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三要提升智慧服务水平。充分发挥线上平台的即时性、便捷性、交互性优势,打造“指尖生活圈”,为人民群众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精细化“订单式”服务。总结推广“网上办”“掌上办”等经验,为群众提供更好更丰富的线上公共服务产品和体验。

  

  

  丰富拓展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载体抓手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必须找准载体抓手,创新实现路径,不断拓展平安中国建设的广度和深度。

  

  ——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为抓手,把大问题大风险解决在当地。一要突出地域性。充分发挥市域在制度建设、资源统筹、手段方法、技术支撑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做好顶层设计、政策制定、组织推动等工作,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市域特点、治理特性、时代特征的社会治理新路子。充分发挥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互动共治。二要突出特色性。根据东中西部发展实际,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特点,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社会治理模式。加强分类指导,鼓励试点地区把中央精神和本地实际结合起来,聚焦本地社会治理面临的特殊形势、存在的特殊难题、具备的特殊优势,集中资源力量打造彰显市域特色、市域个性的试点项目。三要突出示范性。不断推进社会治理理念、制度、体制和方式创新,树立一批市域社会治理新样板,推广一批可复制的经验。

  

  ——以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为基础,把小矛盾小问题解决在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枫桥经验”由乡村治理向城镇社区治理延伸、由社会治安向各个领域扩展,健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夯实平安中国建设的根基。一要建强基层组织。发挥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总结推广党支部党小组建在网格上、建立区域化党建协调机制等经验,推动形成党建网格与平安网格“双网融合”、基层党建与平安建设互促互进的良好局面。发挥基层自治基础作用,健全完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中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把网格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探索“社区+物业”工作新机制,推动基层治理力量真正落到每个楼(门)栋、每个家庭,激活社会治理体系的基层细胞。二要夯实基础工作。深入推进基础工作信息化、规范化、精细化,加强综治中心标准化、实体化建设,推进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建设,统筹好公安派出所、社区警务站、检察室、人民法庭、司法所、信访等基层资源力量,做实基层治理实战化平台。三要提升基本能力。提高政治能力,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提高改革攻坚能力,善于用改革的思路破解难题,用创新的举措推动落实。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善于运用法治思维谋划推动工作,用法治方式化解矛盾、防控风险、维护稳定。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善于用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法组织发动群众。提高应急处突能力,坚持“平战结合”理念,健全平战迅速切换的指挥响应机制,有效处置各类突发案事件。

  

  ——以平安创建活动为载体,积小平安为大平安。拓展平安创建的广度和深度,以各地各行业平安汇聚为全国平安。一要提升标准。紧紧围绕“发案少、秩序好、服务优、群众满意”创建目标,以解决影响安全稳定的突出问题为着力点,以组织和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为着眼点,深入开展高标准、宽领域、大范围、多层面的平安创建活动。二要丰富内涵。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在深入开展基层平安创建活动的基础上,开展形式多样的地区平安创建、行业平安创建和单位平安创建活动。三要创新方法。加快推动平安创建方式方法创新,通过完善评比考核标准,健全举报奖励、公益反哺、以奖代补激励机制等,把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形成“全民参与、平安有我”的生动局面。

  

  夯实筑牢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组织保障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协调,狠抓工作落实,努力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落实平安建设领导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压实主体责任和行业监管责任,推动形成环环相扣、一级抓一级的责任链条。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平安建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人财物保障,及时研究解决体制性、机制性、政策性重大问题。各级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严格落实平安建设第一责任,亲自研究部署、推动落实、督导问效,切实担负起护一方平安、保一方稳定的政治责任。各地平安建设领导(协调)小组要履行好统筹谋划、协调推动、督办落实、考评激励等职责,系统谋划本地平安建设目标任务、总体思路、工作重点、政策措施,完善实体化运作制度机制,发挥各专项组职能作用,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力量协调推进平安建设。各成员单位要结合部门职责,紧扣安全发展问题,深度融入平安建设,把本领域、本系统、本行业平安建设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确保行业发展与保障安全同步推进。

  

  ——强化考评激励。一要优化考评体系。健全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平安建设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实现对平安建设状况的实时、动态、客观评估,不断提升考评的科学化水平。二要开展评比表彰。每四年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央政法委对全国平安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进行表彰,对平安建设成效突出的市县授予全国平安建设优秀市县称号,对连续三次获得全国平安建设优秀市县称号的授予“长安杯”。三要加强督促检查。推动各级党委和政府将平安建设纳入工作督促检查范围,适时组织开展专项督促检查。有针对性开展实行项目化、清单式考核,督促责任地区、部门和单位补齐短板、加固底板、打造样板。四要注重结果运用。把平安建设成效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将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业绩评价的重要依据,与晋职晋级、评优评先、奖励惩处挂钩。定期对工作扎实、成效显著的按规定予以褒奖,对问题突出的地区和部门依法依规依纪严肃问责。

  

  ——营造良好氛围。坚持把遵循平安建设规律和遵循新闻传播规律、遵循互联网发展规律结合起来,着力提升平安宣传和舆论引导的能力水平。一要建设好传播平台。发挥传统媒体和网络新媒体优势互补作用,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个性化等传播新模式,积极构建平安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不断提升平安宣传覆盖面、穿透力。二要讲述好平安故事。大力宣传我国创造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宣传平安建设的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制度成果。深入开展“平安之星”网络宣传活动,大力弘扬平安建设中涌现出的时代楷模、时代正气、时代风采。

  


原文链接:http://www.ha.jcy.gov.cn/zzpajs/202011/t20201123_3050056.shtml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执法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执法调研网 zfdyw.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